必一体育注册
必一体育
  • 市场部营销服务电话:0719-8208681
  • 传真:0719-8248441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西城开发区西城路4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媒体关注
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
发布时间:2024-12-23 11:20:32 | 版权所有:必一体育

  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税结缘,当地税务部门以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焕发新貌。

  在文化璀璨的“丝路明珠”喀什,土陶是一张独特的名片。这种被誉为“泥巴艺术”的手工艺品,原本是为了制作人们生活起居中常见的器皿,随着传承千年的文化沉淀,在匠人的巧手之下,一块块普通的泥土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它们或古朴典雅,或色彩斑斓,无论是简约的线条还是复杂的图案,都透露出一种新特的美感和韵味。

  其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传承人,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希望通过努力,让英吉沙土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当地发展壮大,更能走出去被更多人知晓、欣赏和收藏,成为传递新疆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土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有一些土陶手艺人放弃手中的刻刀,改投其他行业。好在喀什旅游业的良好发展,让土陶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更多游客的目光,特别是“琉璃陶”,以其色彩斑斓、光泽度高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一天,一名广东的游客找到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希望和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土陶运往内地的工艺品市场销售,但前提条件是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能开具正规。恰逢国家税务总局英吉沙县税务局的干部前往土陶村调研,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在院子里看见税务干部的身影,急忙出门求助,税务干部了解了他的诉求后,立即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开具了,并对他的经营发展提出了建议。

  图为税务干部走访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为其宣传税费优惠政策。

  随着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的名气越来越响,和税务部门的关系也越来越熟络,税务干部经常上门走访了解他的经营状况,为他提供个性化的税务服务和支持,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土陶事业。

  在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的带领下,许多土陶手艺人重新拾起了他们曾经热爱的事业。2020年,英吉沙县成立了第一家土陶合作社,社员以本村村民为主,合作社每年制作各类陶制品超过1500件,社员每人每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

  英吉沙县税务局密切关注土陶“非遗”产业,与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土陶产业的实际需求和痛点。通过精准画像,税务局为合作社和手艺人量身定制了一套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为土陶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提起和税务干部相识的往事,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说:“税务干部对待税收事业的态度和我们手艺人一样,都是精益求精。”

  如今,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英吉沙县税收宣传大使,税务与“非遗”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我从小就是听着叮叮当当的捶打声长大,7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锻造手工小刀,至今已经50多年了。”英吉沙小刀第八代传承人胡普尔•热合曼拿起刀身对着光线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然后继续开始第二轮捶打。

  “一把好刀需要29道工序,锻刀最重要的流程除了千万次的捶打和辛苦,更重要的是淬火,淬火能给钢带来新生。”胡普尔•热合曼对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说,“对小刀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好的政策支持,帮助我们健康发展,这是我们行业‘淬火’的水。”

  针对“非遗”小刀行业的发展诉求,英吉沙县税务局围绕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为涉及行业的纳税人缴费人,开展涉税“智能体检”、出具“体检报告”,明确完善税费政策精准推送机制,更好实现“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直达快享。不仅如此,税务干部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确保业务办理“零障碍”,政策享受“零延误”,税惠福利“零折扣”。

  阿卜杜拉•阿卜杜赛麦提是英吉沙县一名“95后”刀匠。他高中毕业选择传承这门手艺,短短几年就用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用贝壳、宝石装饰刀柄的方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刀王”。

  通过不断努力,阿卜杜拉•阿卜杜赛麦提不仅在当地开了一家英吉沙小刀专卖店,还趁着旅游热潮,在喀什古城开了3家英吉沙小刀专卖店。每天,除了实体店的生意,他在线上也开了英吉沙小刀专卖网点,通过物流将英吉沙的这一特产卖向全国。

  “无论是政策指引、业务指导,还是网络实操、风险提示,税务部门的服务切实帮助我们解决了创新发展路上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应对市场挑战的信心。”阿卜杜拉•阿卜杜赛麦提说,“要让英吉沙小刀一直传承下去,就必须要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现在我已经开始直播,未来我会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看到一块铁是如何变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的。”

  如今在“小刀村”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有80%以上的农民从事小刀制作和销售工作。该村现有72家小刀店铺,从事做刀的工匠达500余人。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英吉沙小刀文化,非遗小镇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刀王故居在该村建成。2023年,英吉沙县生产了90多万把小刀,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直接就业1100余人,人均增收2万余元。

  英吉沙县税务局将持续为小刀行业输送“淬火”好水,关注老字号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聚焦守艺人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助其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在一个网络直播间内,喀什一名小伙在30米高空走钢丝,只见他在钢丝上倒立、劈腿、吊挂、腾挪、小跑……不少网友表示“不敢看”“我手心都出汗了”。这名小伙个人抖音号上显示他叫阿卜杜拉,他是英吉沙县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一名杂技演员。

  达瓦孜,维吾尔语意为“高空走索”。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高空表演,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站在数十米高空的绳索上,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踏着节拍跳舞歌唱甚至是飞身一跃……

  达瓦孜非遗传承中心学生吾舒尔古丽•麦麦提,早上准时出现在演练大厅,练习2个小时后再去吃早餐。

  空腹练早功是杂技的基本功,练的是体能。早餐结束后开始上午的课程,“毯子功”即前后滚翻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位19岁的姑娘重复这样枯燥而艰苦的练习已经是第九个年头。

  2008年,吾舒尔古丽•麦麦提在电视上看到“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在北京鸟巢表演达瓦孜,对这项充满挑战的技艺开始着迷,2013年拜师学艺,成为英吉沙县达瓦孜非遗传承中心的第一批学员中的一员。她说:“我摔倒过很多次,但听到台下观众为我欢呼,那是我最开心、无比自豪的时刻,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达瓦孜,了解新疆,想表演好达瓦孜,就必须步伐坚定,走得很稳。”

  税务干部听了吾舒尔古丽•麦麦提的故事深受感动,为支持达瓦孜非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英吉沙县税务局主动了解达瓦孜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状况,以“落实新政策+办好惠民事”为双驱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为英吉沙县达瓦孜文化产业量身打造税惠“锦囊”。

  “税务部门非常支持企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辅导还是政策宣讲都很及时,我们把税费红利用于投资达瓦孜学校的建设,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达瓦孜发展越来越好。”达瓦孜第六代传承人阿迪力说。

  “出去看各种花,把它画到本子上,看看土特产、土陶和小刀,去贴近生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这就是模戳印花布的意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布的第七代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对年幼的女儿阿依加玛丽•吾吉说道。

  多年后,阿依加玛丽•吾吉穿上税服,作为英吉沙县非遗宣传志愿者,对来往的游客重复当年父亲的话。

  英吉沙县是模戳印花布故里,模戳印花布工艺历史悠远,花布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人爱花,他们把花看作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养花、戴花、爱花、绘花成为生活习惯。正是这份特殊的情感,让吾吉阿西木•吾守尔格外珍视这门手艺。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要经过构思、画图、选材、雕刻、上墨、印花、漂洗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幅模戳印花布,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但他潜心钻研,从设计到雕刻,坚持纯手工精雕细琢。

  “模戳印花布的每个步骤都考验着手艺人的心志,没有人是天生的巧匠,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真正的手工是生活和心意的叠加,磨合出来的绝美。你的税收业务也是如此,要有匠心精神。”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对女儿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

  “英吉沙县有四大非遗,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项的传承人。但我的使命不仅仅限于模戳印花布,而是要让所有的非遗都焕发新的光彩。作为税务系统的一员,我有优势,也会不遗余力。”阿依加玛丽•吾吉说。

  身为非遗传人的税务干部阿依加玛丽•吾吉用行动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守护者”和政策“宣传员”,对纳税人缴费人热情细心,对工作兢兢业业,用税务人的“初心”守护好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用税务人的行动增强“非遗”文化发展的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铭刻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进步变迁的岁月痕迹。英吉沙县税务局将继续做非遗文化传承的守护者,通过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等举措,鼓励更多手艺人成为“守艺人”,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机。(饶颖春)

上一篇:弗尔德仪器亮相第十一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发布陶
下一篇:融创论——自主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连载六十七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