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是它的核心特性之一,这也要求机床本身的零件要有着较高的精度,云南CY集团生产的机床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特性。
距离订单交付的日子越来越近,生产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装配车间里早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由各个车间制作的零件将在这里统一组装在一个基座上,因此对基座上每一个孔眼的位置、尺寸、甚至每一个切面的角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否则将直接导致机床的安装失败,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张松,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今年43岁的他很早就来到车间,细心检查每一把刀头,清理残余的铁削以及提前装夹零件,这是每天都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步骤。
车间中的其他工友也陆续来到了车间,张松准备给大家讲讲这次零件加工中要注意的地方。在过去的25年中张松只干过一个工种,显然,铣工将是他坚守一辈子的行当。
看似简单平常的几句叮嘱,却是张松用无数个日日夜夜钻研而来的秘诀,更是把装配成功率提升85%以上的关键核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数控加工技术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而这种通过计算机指令就能代替人工生产的新技术,不仅有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幅提升了产出零件的精度。对于当时传统机床加工的能手张松来说,心里的震撼是巨大的。
然而在当时,对于数控机床的编程方面,国内几乎是技术空白的领域,掌握技术的师傅很少,市场上也没有可参考的书籍,这就意味着大家对这门新技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张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张松和工友们终于解决了数控机床编程的难点,这不仅仅只是一次成功的攻关,更是中国第一代数控人智慧的体现。掌握编程技术后,被拖后的生产进度也在数控机床的轰鸣声中被快速追赶上来。
攻克了编程难题后,张松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发现厂里线轨安装的成功率很低,总是要不停地返工,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员:“提起他就头大,半夜打电话讨论工艺。当时为了解决线轨安装精度的这个问题,我们两不停地实验各种加工方法,后来终于找到头绪。”
张松:“方法达到安装精度上限,但是并不完美,还想进一步优化,后来终于成功,压在心里的大山终于移开了。”
技术员:“线个月才解决掉,我跟他开玩笑说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不用怕你半夜来敲门找我讨论了。”
正是张松的这份执着,让线轨安装的成功率从原来不足10%,提高到了85%,解决了这个一直困扰着公司和工友们的难题。
扎根生产,不断钻研,这是张松对自己坚守一辈子的热爱,这份热爱也让他收获了很多认可和荣誉,这25年间他获得了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 云南省万人计划“人选首席技师专项”、“昆明工匠” 等多个个人荣誉。除此之外,他还带领班组获得了“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的集体荣誉。
对于张松来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匠人的道路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他们用时间积累去换取精湛的技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谓匠心是心智的淬炼和人生阅历的沉淀,是在重复中用巨大热情去专注最细微的事情,哪怕是用一辈子的时间。
工匠们在所属工种和行业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展现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云岭工匠第四季重磅来袭!从4月29日至5月2日、5月10日至14日每晚21点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22点在都市频道精彩呈现,敬请期待!(重播时间:4月29日至5月15日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