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拼经济”越来越深入,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多了起来。在学习交流之后,我们看到了差距,了解了先进做法,方向更明,标杆更高,紧迫感更强。但是,也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那就是考察时“激动万分”,回来后“不动一分”。
淬火,金属热处理中的一个名词。许多人看过铁匠打铁,打一把菜刀,会把通红的菜刀刀口部分,突然浸入水中,铁匠说,这叫淬火。为啥要淬火?经过淬火,刀口的铁质更硬,切起菜来更加锋利。否则,刀口很软容易钝。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淬火就是把金属在高温下的一种微结构,通过速冷的办法,将其固化下来,从而得到人们所期待的物理性质。一把好刀,经过淬火等一系列热处理工艺,才能锋利无比。
据报道,滨湖区的这个常态化动作,是派当地年轻干部赴先进发达地区跟岗学习,把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比作“淬火”。这些年轻干部,通过在当地实践,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练就成事的“真本领”。“淬火”跟岗期间,干部人才每周拜访单位数不少于10家,跟岗结束每人必须至少提交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1个有可行性的创新举措。
我们常说,恨铁不成钢,就是指人要成材,也要经过锻造,像淬火一样把学来的优秀经验牢牢巩固,不要因为铁水一凉而重新变回到铁器。
在许多学习交流活动中,我们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之中“激动万分”,学成归来“不动一分”,这究竟是为什么?去别人家的工厂,进别人家的农地,凡听到的都令人羡慕,凡看到的都激动万分,让参与考察学习之人常常群情激昂,然而,回到本地后,立即得了“健忘症”,人们发现与他们相关的工作并没有什么起色,甚至没有比参加学习培训前改善多少,工作还是老样子,效率、质量、效果等都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不是对方没有优点可学,不是培训者没有学到东西,也非对方故意隐藏“九阴真经”,而是,没有将学到的东西像“淬火”那样,在内心深处把那种在高温下才有微结构给存储下来。参加培训也好,跟岗学习也罢,学到的是理念,明白的是道理,开阔的是思路,外地的学习经验与本地落到实处之间,缺少了一个转化的前提,虽然经过炉火的考验,却没有将高温下的优质微结构从内心深处固化下来。正因为没有淬火,失去了转化,所以学到的理念、道理、思路只能飘荡在半空中,无法落到实处,造成学成归来“不动一分”的原因所在。
我们见过不少“动员会上激动,走出会场不动”的现象。要让“会后不动”变成“会后行动”,就需要像“淬火”跟岗那样的“实打实”举措,需要有相关组织的明确指导,还要有相关牵头人的引领,并机制上创造“转化”学习成果的条件。“淬火”跟岗,是一种高要求,跟岗后有明确的“转化”要求,才能更利于减少或杜绝“激动万分”却“不动一分”的形式主义现象。
上一篇:泰嘉股份: 证券发行保荐书(申报稿)
下一篇:提高弹簧寿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