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光电领域二十余载,积极布局“超导+激光”焕发生机。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设立,2001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致力于成为科技领先型企业。
公司深耕光电领域二十余年,近年来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营方针,重点打造激光和超导两个高科技新兴产业。
在光电领域,公司积淀形成了良好的光电子产业基础和产业转化能力,产品布局包括智能控制部件、背光源及应用、电线电缆等产业板块;在激光领域,2019年11月公司设立江西中久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产研融合的方式实现激光反无人机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在超导领域,联创超导于2019年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为工业热处理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颠覆性变革的技术创新应用。同时,公司基于已掌握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积极布局于可控核聚变、磁控单晶硅生长炉等领域,目前已组建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公司是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部分优质军工资产设立,军工底蕴浓厚。其中,控股子公司联创电缆前身为国营军工企业第8490厂;参股公司北方通信是原国营834厂,是一家有着50年历史的军工企业。
2011年公司原国有股东江西省电子集团变更为非国有股东,公司完成国有股权改制,成为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3年6月30日,江西省电子集团持股20.81%,为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为江西省电子集团董事长伍锐。
聚焦激光与超导,转型升级正当时。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模块:传统业务(包括背光源与电缆业务等)、智能控制系列业务、激光系列及传统LED芯片业务、超导业务等。
近年来公司秉承“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方针,继续夯实优势主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布局激光和超导两个科技前沿应用领域,夯实公司科技创新基础,深化创新驱动业绩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公司业务涵盖光电子器件及应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光电子器件及应用产品包括LED背光源等;电线电缆产品包括线缆、光缆等。
近年来LED行业大规模扩产的产能相继释放,价格战下LED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同时,普通电力电缆、光电线缆、通用装备线缆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营背光源与电缆的子公司遭受了不同程度亏损。
2019年初,为应对背光源与电缆等传统业务竞争激烈、毛利率持续下降、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不利局面,公司坚持“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方针,确定了整体向高端装备、自主产权转型的发展战略选择,剥离发展空间小的背光源与电缆业务。
2023年上半年,背光源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亿元,同比减少 36.19%,净利润为亏损 0.11亿元,同比减亏 0.06亿元;电缆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52亿元,同比减少87.16%,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 3.15%。
在经营上,智能板块由下属控股子公司华联电子运营,近年来华联电子推进“以智能家电应用领域为基础、以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为两翼”的“一基两翼”发展战略,构建智能和光电器件双轮驱动的产品格局;
在产品上,目前华联电子的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与光电器件,其中高端高阶光耦出货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产能上,2022年第三季度华联(翔安)工业园区正式竣工,预计产值将提升50%,重点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产品产能与高端光耦产品生产能力。
在客户上,目前华联电子已积累了包括伊莱克斯、ArcelikA.S.、A.O.Smith、格力、美的、江森自控、林德叉车、宏发、开利等在内的数十家国内外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工业控务的全球优质客户,高端光耦产品进入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国内拥有影响力的光耦品牌。
2023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98%。产品综合毛利率19.2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激光方面,公司2019年设立子公司中久激光,并于2020年4月成立中久光电产业研究院。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从“泵浦源”器件产品到“激光器”集成产品,再到“光刃系列”整机产品的完整的产品体系。
2023年上半年,激光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净利润 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49%和33.9%;高温超导方面,目前由参股子公司联创超导开展超导业务,研发团队自2013年开始研发兆瓦级高温超导加热设备,交付予中铝东轻的首台设备投产标志着公司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2年12月31日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订单已超过60台,公司预计超导产业园达成后,高温超导产品年产能有望达到500台以上。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4亿元,同比减少7.59%;2023 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6.37亿元,同比下降 24.41%;分板块看,2022年激光板块表现亮眼。
2022年,公司激光系列及传统LED芯片产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58.53%,其中激光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同比大增427.77%;2023年上半年,公司激光系列及传统LED芯片产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8亿元,同比减少 3.66%,其中激光系列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净利润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4.49%和 33.9%,该项业务实现稳定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聚焦激光、超导两大未来主业优化产业结构已初见成效,激光产业产能快速释放,未来营业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毛利率方面,2022/2023H1年公司实现整体销售毛利率14.73%/18.08%,继续保持稳步提升趋势。
分板块来看,2022年公司智能控制/背光源/激光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6.75%/4.49%/35.83%。
费率方面,公司期间费用整体控制有效,研发支出保持稳定。2022/2023H1期间费用率为15.76%/13.49%,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2023H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66/0.71亿元,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激光等高毛利业务放量叠加背光源与线缆等低毛利业务剥离,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超导可以分为低温超导、高温超导与室温超导[U1] ,高温超导具备成本优势。超导是指某些物质在环境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根据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可将超导分为低温超导、高温超导与室温超导。其中,Tc(临界温度)25K的超导材料称为低温超导材料;Tc≥25K的超导材料称为高温超导材料;室温超导临界温度超过400K。
相比低温超导与室温超导,高温超导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低温超导材料一般都需在昂贵的液氦环境下工作,而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较高,可以在液氮环境中工作,目前工业液氮制冷已较为成熟,一吨液氮的价格稳定在一千元以下,适用范围广且价格低廉;室温超导要在1GPa(1万倍左右的大气压)下才能够实现超导态,而实现高温超导的制冷成本低于加压到1GPa的成本,整体来看,我们认为高温超导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前景更为广阔。
零电阻:超导材料最基本性质,即当温度降至临界温度Tc以下时,其电阻变为零。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来超导输电和制造大型超导磁体。其中,超导磁体是超导的关键技术,超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即是以超导磁体技术为核心向其他商业应用领域扩展,应用场景涵盖非磁金属熔炼、磁选矿、磁控单晶硅生长炉、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完全抗磁效应:又称“迈斯纳效应”,指将超导体置于外磁场中时,超导体会表现出完全抗磁性,即把原来处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利用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以制造超导磁悬浮列车等。
量子隧穿效应:又称“约瑟夫森效应”,是指在薄绝缘层隔开的两种超导体之间有电流通过,即有电子对能穿过薄绝缘层(量子隧穿),而超导结上并不出现电压。量子隧穿效应可用于弱电磁信号的检测,如制造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
1986年9月,科学家率先发现临界温度Tc=35K的陶瓷性金属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此后一系列高温超导体陆续被发现,高温超导材料日趋成熟。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为代表的超导材料也逐渐实现产业化。以REBCO为例,截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有十几家供应商供应REBCO超导带材,其中外国供应商包括日本Fujikuwa、美国超导公司、韩国SuNAM等,中国供应商有上海超导、上海上创超导、苏州新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在价格方面,近年来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Matias和Hammond对2G电线进行了分析,预测采用共蒸发沉积方法带材成本将低至2美元/kA•m;在产能方面,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长线带材制备技术已实现突破,公里级带材的生产工艺已日渐成熟,高温超导材料的年产量也有望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规模化的超导带材的生产将促进高温超导带材性能的提高及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价格下降与产能扩张将有望带动高温超导技术迅速普及。
在市场需求和相关技术深化融合之下,全球超导市场规模迎来稳健增长。根据Conectus数据,全球超导产品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51.9亿欧元增长至2022年的68亿欧元。
高温超导方面,目前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得到了实质性发展,高温超导感应加热、高温超导单晶硅生长炉、超导磁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市场空间也将逐步打开。
超导感应加热是高温超导商业化应用的场景。在原理上,超导感应加热是指通过坯料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被加热。
相较于传统工频炉加热,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凭借零电阻、强磁场、极低频的特点,具备节能减耗、加热均匀、升温迅速、温控精准等优势,使其成为替代老一代工频感应炉的优选。
在设备上,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将超导导线绕制成磁体并产生强磁场,机械抓手加持的工件在磁场里旋转,从而产生涡流实现对工件的加热。一台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主要由超导磁体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实时测控系统三部分组成。
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凭借高穿透、高能效、高均匀性、高梯度性的优势,可用于替代传统燃气炉、电阻丝炉和工频感应炉等,未来有望成为金属热处理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在铝、铜、钛等金属的加工成型(包括挤压、锻造、轧制、熔炼等)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效率优势: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能效转化率最高达85%,相比传统加热炉提升一倍以上。传统的工频炉在加热时大量的热能消耗在产生磁场的铜线圈上,并没有注入工件体内,因此加热效率仅为40%左右。
超导感应加热由于利用了超导材料零电阻的特性,产生强磁场过程中只有低温制冷损耗、机械传动损耗等,因此可以将加热能效大幅提升到最高85%。
感应炉的加热功率正比于磁场强度与加热频率的乘积,由于超导感应加热炉的磁场是传统工频炉的100倍以上,使得超导炉可以实现5Hz左右的极低频的加热,透热深度与加热均匀度显著提高。
在透热深度上,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将传统工频炉10mm的透热深度大幅提升至200mm以上;在加热均匀度上,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的感应电流可直接整体加热工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