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强化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提升绳索救援实战化、专业化水平。近日,甘肃省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技术培训班在天水举办,来自15个支队的60名队员和4名“师傅带徒弟”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以贴近实战为准则,参训人员辗转大跨度大空间、桥梁、在建工地、高山沟壑等6个不同训练场景,饱和式训练100余小时,完成30余个科目培训内容,60名参训学员全部通过结业考核并取得ERE绳索救援资格证书。
高位谋划,全程跟班践学,推动绳索技术“破冰启航”。总队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先后2次调研培训场地,为确保培训效果,作战训练处提前谋划、精心部署,优化工作方案,科学谋划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选派2人全程跟班践学。培训班立足全省山岳搜救任务形势和当前队伍能力实际,着眼灌输专业理念、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邀请全国知名绳索救援专业团队10名技术骨干跟班教学,依托天水支队室内训练馆,选定高空桥梁、在建工地和仙人崖景区,按照集中培训9天,竞技对抗1天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绳索救援技术培训。具体涵盖了“上升下降、固定点攀登、绳索转换、一对一救援”等个人绳索技能及“担架过岩角、空中入担架、斜向、边坡、T型、V型、垂直提拉”等团队救援技术。
深学细悟,把握施训精髓,推动绳索认知“加钢淬火”。锋不卷刃,须得加钢淬火,兵锋无敌,更要千锤百炼。培训过程中,教练团队结合参训人员、装备情况、辖区地理环境以及绳索救援技术类型等特点,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讲解救援技术基础理论、操作应用、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为参训指战员讲解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利用绳索实施救援,传授专业的知识技能、传递先进的救援理念。将培训班64名学员划分成7个训练单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打通“坐着听”同“实景学”的壁垒,以集中教学、示范讲解、分组施训和指导帮扶的方式对绳索一对一救援科目进行实操教学,让学员在“学中练,练中学”细化帮带措施,强化“理论+实操+实景”相结合,力促全体参训学员“生手”变“能手”。培训班根据课程进度转场4个实景场地,从“出题、领题、破题、解题”等方面对绳索救援技术进行了温故知新,采取实景实操、边讲边练、边纠错边巩固的模式,对绳索救援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直观解读,让每名学员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实景施训,筑牢安全底线,推动师资力量“建档升级”。率队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培训班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创新“基地化训练”,选景室内训练馆、高空桥梁、在建工地和仙人崖等多处场地,真正做到了把训练设“实”、把环境设“真”、把标准设“严”,引导学员剖析问题、分析原因、研讨对策,有力提升了参训队员的实战能力。为确保训练安全,培训班指定4名“师傅带徒弟”成员担任助理教官专抓安全,结合实际划分7个训练小组,每组指定1名干部、1名教练分别担任指挥员和安全员,教练团队采取训前自查、训中监督、训后讲评的方式,做到了“起身”讲安全、训练“救援”盯安全。培训中,参训学员模拟各种复杂环境下,开展实战救援训练,将培训内容与成果在实战中转化运用,实现了“管理零违纪,装备零丢失,人员零受伤,实操零失误”的培训目标。
摸底考核,掌握培训成效,推动学习成效“灵活运用”。考核聚焦组训能力的“增长点”找出学习掌握的“薄弱点”,突破实战训练的“桎梏点”形成提质强能的“共振点”。竞技对抗分为理论知识、单兵项目和团队科目三大类,以“抽签”方式定顺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考前解读规则、考中记录错误操作、考后复议签字确认,采取全程摄像留证据、考官照相记错误的方式进行。取证考核全程公开透明,考官公正评判、严格把关、统一标准。全体参考学员态度端正、孜孜以求,在个人项目中磨砺心理素质、在团队考核中锤炼救援协作技能、积累实战经验,实现了从“想”到“会”,从“敢”到“能”,从“考”到“过”的训练历程,60名队员全部通过结业考核并取得ERE绳索救援资格证书,确保在今后山岳、高空救援时敢“放”下去,更会“拉”上来,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科学、规范、高效的绳索救援技术发展,有力推动绳索救援实战能力。
一次培训就是一次加钢淬火,一次考核就是一次能力提升。从训练场到考场,从岗位到战位,彰显的是真打实备、实战实用的责任担当,立起的是为战育人、为战选才的鲜明导向。下一步,总队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发挥已训队员“火种”“酵母”作用,把自己所学传授给更多基层一线的骨干,督促做好成果转化,加快基层队伍转型升级步伐,切实提升绳索救援技术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上一篇:加钢淬火!千余名新兵徒步行军
下一篇:基层动态看看实习学员的加钢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