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太平洋论坛上,不少网友都会问到“××主板稳定吗?超频性能如何?”等问题,的确不同的主板有着不同的超频性能,部分杂牌主板甚至不能在默认频率下稳定运行,特别是插了多条内存后比较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同时同一芯片组的不同品牌主板也会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异,排除品牌因素外,主板用料的不同决定了制造成本。
不少网友在阅读我们的文章是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做工”好与不好等字眼,或用料扎实与否等。那么究竟怎么才是一块做工用料好的主板呢?什么主板又是偷工减料的呢?在没有亲自使用过主板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凭什么标准来选购主板呢?
在了解主板偷工减料与做工好坏前,我们先来看看做工用料均属优良的主板。从板型上看,目前主板分为ATX全尺寸大板、ATX窄板和mATX小板。板型越大,更利于主板元件的布局设计,保证主板用料的充足和良好的散热性。用料方面,除了我们最为关注的CPU供电部分的用料外,其余分部的用料不容小视,例如内存的独立供电、南北桥的独立供电和显卡的独立供电等,都能直接影响到主板的超频性能和使用寿命。当然,在同一平台下,主板用料是否充足、做工是否优良并不对整个平台的性能产生明显的差别,但却影响着长期时候后平台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当然也对超频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主板的用料好坏来挑选主板呢?
要保证主板有良好的设计和布局离不开板型的大小,板型大可以保证主板有足够的空间容下必需的用料。此外,充足必要的空间保证了各元件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从而保证主板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主板板型分为ATX全尺寸大板、ATX窄板和mATX小板三种,其中ATX全尺寸大板为标准的ATX大板板型,大小为30.5×24.5cm。ATX窄板也为ATX板型,但大小却缩水到30.5×22cm,也就是说比ATX大板窄了2.5cm。mATX则多数出现在集成显卡的主板上,其中又分为窄板和宽板,窄板尺寸为24.5× 21.0cm,而宽板则为24.5× 24.4cm。
更大的板型,制造成本也会更高,相应的售价也会高一些,但也更利于主板的布局设计,特别是对于超频用户而言,充足的用料和足够的散热空间显得相当重要。部分厂商为了推出廉价主板,都会在主板板型上做文章,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在充足的购买预算情况下,我们不妨优先考虑板型较大的主板。
电感在整个供电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是过滤高频信号,二是与MOSFET管、电容等组成直流电转换电路。电感性能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铜线粗细、绕线方式、有无磁芯有关系。一个好的电感线圈,如果采用单线绕制,那铜线应该粗大一些,同时缠绕的间隔也应该很均匀,如果采用的是多股铜线绕制,每股铜线之间要相隔均匀,同时在圆周上分布也尽量均匀。
早期主板均采用开放式电感,这种电感的特点是铜线均全部裸露在外面,电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将得不到有效屏蔽,同时其余元件的电磁波也将对电感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电感的作用分别有过滤高频信号和与MOSFET管、电容等组成直流电转换电路。如果电感本身受到外界的影响,势必影响到CPU电压的稳定性,进而对CPU的超频性能甚至默认频率下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对CPU输入电压的精度越来越高,主板厂家开始使用半封闭式陶瓷电感和带金属外壳的全封闭式电感。半封闭式电感和全封闭式电感都是为了防止电磁波辐射,进而提供电压的精度和提供CPU的超频能力。其中全封闭式电感又分为带金属外壳和带陶瓷外壳两种,金属外壳电感防干扰更强。
主板采用何种电感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板的超频性能,主板的超频性能还与主板的Layout、BIOS开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并非采用好电感就一定具备强的超频能力。同时,电感的不同仅仅对超频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影响默认频率下的稳定工作,因此不超频的用户大可不必太在意电感差别。
经过几年来各大传媒的宣传,不少电脑爱好者都对CPU的供电部位有了比较深的认识,部分主板厂商在CPU供电电路大作文章,例如富士通R5型“军工级”电容等,但不少消费者并没有留意主板其余地方的用料,如内存供电等,因此部分厂家也在这些地方打起了偷工减料的主意。网友在关注CPU供电电路的同时还应多留意主板的内存供电电路、南北桥供电电路和显卡供电电路等,这些部位的用料都直接关系到主板的超频性能,使用寿命等因素。
完整的内存供电电路也采用电容、电感和场效应管(MOS管)组成。其中内存电压需要1.8V(DDR2为例)核心电压和3.3V输入和输出(I/O)电压供两路电压,这样才能保证内存的超频性能,至少也能保证多条内存同时运行的稳定。
要判断主板是否采用了独立供电并不难,因为完整的内存供电电路提供1.8V和3.3V两路电压,这样主板的内存供电就需要两个电感(当然若干电容和MOS管也必不可少)。
部分主板仅配备单个电感,这个电感为内存提供1.8V核心电压,而内存所需要的3.3V输出输入电压则由主机电源直接提供。因此电源能否提供稳定纯净的电流则变得更加重要,而且这类主板在同时使用四条内存时,其稳定性会大打折扣。(早期某台系主板在同时插入两条或三条内存时会出现不能完全认出内存就是这个原因)
最简陋的内存供电并没有采用独立供电设计,所需电压均由电源所提供。这类主板一般仅配备两条内存插槽,因为如此简单的供电几乎不可能同时为四条内存提供必需的电压,同时这类主板的内存超频性能几乎为零。
除了内存供电电路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还有北桥供电模块、显卡供电模块等。和内存供电原理相当,南北桥、显卡也需要两路供电电压,一路为南北桥、显卡核心电压,另一路为I/O输入和输出电压。用料扎实主板可为提高南北桥、显卡电压打下基础,进而提高CPU、显卡的超频性。而用料节省的主板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但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极易出现电容爆浆的现象。
和CPU供电的用料相比,南北桥和显卡的供电并没有得到消费者足够的重视。因此部分三线或通路品牌主板会在这些部位偷工减料,虽然短时期内并不影响主板的使用,但经过两三年的使用后主板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电容爆浆现象。
购买主板时不少消费者或许会看中主板支持多少声道音频输出,但却忽视了音频芯片的滤波电容。不少音乐爱好者会因为板载声卡的效果不及独立声卡而放弃使用板载声卡,除了音效芯片本身确实存在诧异外,声卡本省滤波电容的使用也相当关键。
对于对音质要求不很高的普通用户而言,音效电路的用料扎实与否并没有太大关系,其使用寿命也不会应为用料的节省而所不同,而且主板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准备购买千元以上主板的用户而言,我们何不把这一部分的用料纳入我们选择主板的标准呢?
决定一块主板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还有很多方面,除了我们可以直观看得到的部分外,还有需要我们细心观察的地方。
在AMD平台由Socket A发展到K8后,为了固定散热器主板多了固定底座这物件。在早期的Socket 754/939时代,仅有华硕等少数主板采用金属底座,绝大部分主板仅采用成本更低廉的塑料底座。那么金属底座较塑料底座有什么优势呢?首先,金属较塑料拥有更好的导热性,从而提高主板的散热性能甚至超频性。此外,金属底座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变形,保证了CPU散热器能和CPU保持良好的接触。第三,在安装大型散热器的时候,金属底座拥有更好的支撑力,更适合安装大型散热器,但不可忽视的是金属底座的成本也会更高。
可喜的是,到了AM2时代,越来越多二线主板厂商都开始使用金属底座,目前仅有部分通路品牌仍在使用塑料底座。
除了主板本身外,主板附件也不容忽视。以最常用的SATA数据线为例,好的数据线比较宽也比较厚实,同时配备了金属卡口。而较差的数据线不但没有金属卡口还显得相当“单薄”,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
一分钱一分货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价格高的主板当然在用料和做工上更下工夫,而廉价主板则相对节省很多。本文介绍了目前多种主板节约成本的表现,其中部分仅对主板的超频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板型的大小、CPU电感部分、南北桥供电部分等,而某些部分的用料则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使用,例如内存供电部分和散热底座等。对于超频用户而言,在不知道主板的超频性能时不妨采用以上标准作为一个参考,或者在多块主板犹豫不决时采用以上方法进行选择。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则没必要完全按照以上标准来选购主板,毕竟部分功能与性能不是每一个用户都可以体会得到的,而是应该根据购买预算和实际情况来选购主板。(本文并没有讨论CPU供电电容,并不是该部位的电容可以忽律,而是各大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甚多,故不再赘述)